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9.032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胡杨精神引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择业观研究

魏星

新疆政法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新疆图木舒克843900

摘要:胡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多元化的价值选择,择业观呈现出功利化、短期化、地域集中等倾向,需正确的精神引领。本文以“胡杨精神”为核心价值导向,探讨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当前大学生择业现状与问题,提出将胡杨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的路径。研究表明,弘扬胡杨精神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增强责任意识、锤炼意志品质、树立扎根基层、服务边疆、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培育“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时代青年人才,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关键词:胡杨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价值观;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白云祥,秀梅.胡杨精神融入新疆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模式探析[N].松原日报,2025-07-08(004).DOI:10.49053/n.cnki.nsorb.2025.000432.

[2]孟琪.胡杨精神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融入与应用[J].领导科学论坛,2025,(05):151-154.DOI:10.19299/j.cnki.42-1837/C.2025.05.035.

[3]杨萌,沈义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困境和途径的研究[J].体育世界,2025,(08):115-117.DOI:10.16730/j.cnki.61-1019/g8.2025.08.032.

[4]杨敏,睢梦.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路径方法研究[J].人生与伴侣,2025,(27):30-32.

[5]王丽,王红星.胡杨精神融入新时代预备警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C]//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铸魂育人·融合创新:思政、党建与文化文艺教育研讨会论文集.新疆政法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2024:578-580.DOI:10.26914/c.cnkihy.2024.025089.

上一篇:AIGC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技术赋能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视角

下一篇:数字时代背景下国际传播与教育融合的新模式:从“单向输出”到“参与式共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