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兰州市,730070;
摘要:阿城是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其“三王”系列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以独特的叙事艺术和深刻的象征意蕴,建构了一个融合传统精神与现代意识的文化世界。本文通过分析阿城的知青经历与创作背景,探讨其小说中第一人称限制视角与“展示性叙事”的独特运用,揭示其朦胧多义的美学追求。在象征层面,《棋王》通过“饥饿叙事”展现肉体与精神的双重困境,塑造了在乱世中坚守棋道的理想人格;《树王》以树与人的共生关系,隐喻极左思潮对自然与人文的摧残;《孩子王》则通过字典与教育的符号化表达,呼唤文化传承的迫切性。阿城在边缘群体身上寄托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理想人格,其小说既是对特殊历史时期的反思,也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追寻,更蕴含着超越时代的生命哲学与禅意境界,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独特的审美范式。
关键词:阿城;“三王”系列;寻根文学;叙事艺术;象征意蕴
参考文献
[1]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2]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253页.
[3][美]丁施叔青:《与作者阿城的对话》,《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
[4]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3页.
[5][美]丁施叔青:《与作者阿城的对话》,《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第2期.
[6]阿城:《棋王》,《上海文学》,1984年07期.
[7]阿城:《树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
[8]阿城:《树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
[9]阿城:《孩子王》,《收获》1985年第3期,第45页.
[10]阿城:《孩子王》,《收获》1985年第3期,第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