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本文从汉英语言本体差异切入,揭示汉语形义粘连的意合特质与英语符号任意性的根本矛盾如何导致古诗英译的三重困境:文化意象哲学维度被压缩、汉语平仄声律的情感绑定功能、英语轻重音节奏不可通约与哲学编码系统性流失,进而提出翻译的破局策略,包括庞德意象增值重构诗性、许渊冲“三化论”实现文化置换以及AI协同技术通过注释弹窗激活典故维度。论证翻译的本质是文明认知范式的协商。唯有在承认差异不可消弭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等效重组文化基因,方能在语言断裂处架设跨文明对话的桥梁。
关键词:语言差异;意象传递;诗歌翻译;翻译理论;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辜正坤.中西语言文字与中西文化走向关系[J].外国语文论丛(第13辑)
[2]桑翠林.“原色”:以“独化”再解作为色块与模式的庞德意象[J].中国比较文学,2025(第2期):163.
[3]李成程.苏轼诗词英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J].现代英语,2024(第20期):96.
[4]孙蕊,冯春园.古诗英译意象传递问题及改进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卷9期):168.
[5]田博园.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论庞德诗学理念嬗变与庞译中国诗歌[J].海外英语,2024(第22期):35.
[6]杨仕章.文本三维结构视阈下文化翻译功能研究[J].外国语,2021(44卷5期):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