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6.085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文学叙事中时间哲学的呈现方式与精神内核

马浩原

山东句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摘要:时间作为文学叙事的核心维度,始终与哲学思考深度交织。本文以时间哲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中西方经典文学文本,系统分析文学叙事中时间哲学的三类主要呈现方式:循环时间的象征性建构、线性时间的断裂与重构、碎片化时间的意识流表达。研究发现,文学叙事通过对时间维度的艺术处理,其精神内核集中体现为对人类存在本质的追问、对历史记忆的反思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寻。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文学文本审美价值与哲学意蕴的理解,也为当代文学创作中时间维度的创新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文学叙事;时间哲学;精神内核;存在主义

参考文献

[1]张巧.在世与看——追踪《存在与时间》和《哲学研究》中的"看"问题[J].人文杂志, 2016(6):9.DOI:10.3969/j.issn.0447-662X.2016.06.008.

[2]胡一伟.论演出叙述中两种时间"空间化"方式[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7(6):7.DOI:CNKI:SUN:HYSZ.0.2015-06-010.

[3]刘彦顺.美学语法,科学哲学语法的差异及其与时间性之关系--从美学来阐发胡塞尔《逻辑研究》之一[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9.

[4]张莉.卡夫卡的时间哲学及其对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9(4):4.DOI:CNKI:SUN:HNSK.0.2012-04-059.

[5]余治平.时间的哲学[J].东南学术, 2002.

上一篇:核心素养视域下武术进校园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财会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