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11.032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内敛与外放:以《同学麦娜丝》为例探讨导演黄信尧的“自我指导”

范锏元1 周子馨2

1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2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400000;

摘要:本文以自我指导理论为框架,剖析黄信尧电影《同学麦娜丝》中的作者性表达。研究指出,导演通过“戏中戏”结构、介入性旁白及打破第四堵墙等手法,将自身置于“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双重角色中,完成对创作意图、价值观与中年男性生存困境的持续评估与反思。影片不仅展现四位主角在现实夹缝中的“缩减”人生,更通过疏离化的影像叙事与情感调控,实现导演对自我与时代的深度观照,从而拓展了作者电影的表达维度。

关键词:同学麦娜丝;导演风格;自我指导

参考文献

[1]牛绿林,王中伟.试论《大佛普拉斯》中的“互文”[J].东南传播,2018(11):31-33.

[2]Brown, C. M., & McConnell, A. R. (2009). Effort or escape: Self-concept structure determines self-regulatory behavior. Self and Identity, 8(4), 365-377.

[3]Bloom, P. J. (2007). Becoming a self-mentor. EXCHANGE-EXCHANGE PRESS-, 173, 54.

[4]Goffman, E. (1967). On face-work. Interaction ritual, 5-45.

上一篇: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学音乐课中的实施

下一篇:深入探索传统艺术教育的转型方向——以艺术课程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