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学院,山东青岛,266700;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正在步入以技术赋能为核心的新阶段。教育数字化的推进打破了传统德育时空边界,催生出融合性更强、反馈更即时的新型教育形态。与此同时,大学生媒介行为的深度变革,也对教育内容的可达性与共鸣力提出更高要求。家国情怀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支点,需要在数字平台、话语体系、实践机制和教育协同上进行系统重构。通过构建智慧育人平台、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重塑情感共鸣话语以及完善双向育人机制,可实现家国情怀的可视、可感与可转化,推动其从“灌输型教育”向“生成型认同”转变,以适应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生态。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家国情怀;高校育人;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熊秦国,周辉.数字技术影响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在要求、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3(02):90-98+108.
[2]陈立静.高校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J].中国军转民,2025,(07):123-125.
[3]陈艳.数字时代新媒体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24):81-85.
[4]熊祥梅.东坡文化的家国情怀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20):57-61.
[5]刘继伟.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价值与路径[J].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4,(01):73-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