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541006;
摘要: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地域性文化遗产的文创转化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广西汉墓雕塑的文创开发,依托跨学科、产教融合、数字技术三种模式,成功实现了文化资源的现代转译和价值提升。研究表明,多维度审视文化资源的特性、激发大学生作为“文化解读者”“实践创新者”的双重作用、构建数字化的产业链生态。该研究揭示了文化遗产由“静态守护”向“动态激活”转变的内在规律,为地区文化振兴提供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创新模式,同时也为全球文明交流互践提供了文化资本转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创产业;汉墓雕塑;大学生创业;数字技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J].支部生活(山东),2024(11).
[2]申思思.“串珠成链”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J].当代广西,2024,(Z1).
[3]李龙章:《岭南地区出土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七页。
[4]徐平著.文化如风乡愁聚散流变和认同[M].北京:现代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2022.04.第202页.
[5]覃杰.广州汉墓出土人物俑的发现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0.
[6]柳冠中:《事理学方法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第146—150页。
[7]王文灏,姜乃源.新文科背景下美术馆衍生品的创新性探索[J].美术,2023,(03):148-150.DOI:10.13864/j.cnki.cn11-1311/j.007052
[8]杜臻.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教育中的应用——基于《“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6):17-20.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7.06.004.
[9]王耀希.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吴雪霏,劳秀霞.产教融合视角下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创发展的策略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03):76-79.
[11]张帆,张家榜,曹天一,等.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综述[J].包装工程,2023,44(12):1-15。
[12]酒东琪,张琳琳,吴月.人工智能艺术在文创产业中的应用[J].漫动作,2024(8):0187-0189
[13]郭凯倩.广西合浦: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N].中国文化报,2023-03-28(004).DOI:10.28144/n.cnki.ncwhb.2023.001145.
[14]王安琪.基于用户体验的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研究——以“探秘河博”为例[D].null,2022
[15][法]皮埃尔·布尔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