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3.023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学创作中的传承策略
章忆磊

绍兴文理学院鲁迅人文学院浙江省绍兴市312000

摘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遇到了困难,主要是在传承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外国文化的冲击,而将其与文学创作融合,可开辟一条新的传承之路,可让更多人看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的方式传承下去。基于此,本文在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学创作融合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二者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挖掘非遗内涵、与非遗传承人合作等文学创作方法,提高其传承效果。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创作;传承

参考文献

[1]白雪.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研究[J].大观(论坛),2025,(05):104-106.

[2]史玉蓉.多元系统理论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研究——以庐剧为例[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5,22(01):85-92.

[3]张雪蕊.语言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学创作的融合发展[J].中原文学,2025,(04):168-170.

[4]孙佳凯.从古籍数字化到数字文学创作——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化与意义重塑[J].中原文学,2025,(02):35-37.

[5]钟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性保护方式初探[J].昭通学院学报,2018,40(02):79-82.

上一篇:采茶戏传统剧目挖掘整理与活态传承

下一篇:从《在母语中死去》看壮族民俗记忆与文化身份认同的文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