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04.049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长征”概念的历史流变与话语建构
颜悦

南昌职业大学,江西省南昌市,330000;

摘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军队在特定历史时期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不仅是军事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泉。本研究以“长征”概念的流变为中心,深入考察其从早期用词的萌芽到正式概念的确立,从革命英雄史诗的具象化构建到新中国成立后“新长征”的拓展演变,直至新时代回归经典长征精神的历程。研究旨在廓清“长征”概念的逻辑抽象过程,阐明其强大的语义承载能力和“行动”意味,并探讨其在新时代语境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为红色基因传承和思政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鲜活案例。

关键词:长征;概念流变;实践表达;红色基因;新长征

参考文献

[1]高华.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J].炎黄春秋,2006,(10):27-32.

[2]李永春.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和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研究[C].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323.(注:申报书引用石仲泉观点出自此文,故引用该文)

[3]孙力.关于长征概念如何明确的问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05):94-100.

[4]毕耕,谭圣洁.红军长征中的报刊宣传[J].中国出版,2016,(19):11-14.

[5]许加彪,张宇然.宣传·组织·指路:长征标语口号的产制、修辞和社会动员[J].现代传播,2016,(03):12-16.

[6]杨才林.论红军长征的早期国际传播[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9-21.

[7]韩洪泉.新长征路的历史蕴涵与当代意义——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长征”概念的流变为考察[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9,(04):18-22.

[8]李东方.长征与新长征——对党的文献中“长征”概念演变情况的历史考察[J].党的文献,2023,(03):79-86.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3.(注:申报书引用了毛泽东选集,此处引用瓦窑堡会议内容,页码为实际查阅所得)

[10]谢觉哉.谢觉哉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946.

上一篇:城市漫步:当代青年新型出游方式及其形成逻辑

下一篇:基层群文活动策划难点与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