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学刊
  • ISSN:3079-9015(Print) 3080-1494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94.25.09.023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产教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基于滁州学院“双对高”行动的实践探索

叶李灶 陈冬花 刘玉锋 王玉亮

滁州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在产教融合深化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本研究以长三角地区滁州学院为典型案例,聚焦"对标高水平大学、对接高品质企业"(双对高)行动,探索地方高校协同发展的创新机制。通过实施“双对高”行动,强化校校、校企、校地有效协同,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使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更加凸显,学科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大提升,服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绿色发展战略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8-32.

[2]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Z].上海:2021.

[3]滁州市统计局.2023年滁州市光伏产业发展报告[R].滁州:2023:45-48.

[4]滁州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R].滁州:2023:32-35.

[5]安徽理工大学学科建设白皮书[R].淮南:2022:56-59.

[6]王庆丹.城市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下政府与地方高校合作机制研究——以滨州市为例[J].滨州学院学报,2018,34(3):4.

[7]冯子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6(14):4.

[8]沈洁,徐守坤,谢雯.我国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政策的逻辑理路,实施困境与路径突破[J].高教探索,2021(7):8.

[9]张塽,陶梅.基于多重螺旋结构的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路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1(26):287-288.

[10]周明安,陈臣,董建功,等."双协同"视角下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产业,2023(6):56-59.

[11]张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制度逻辑与突破路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5(3).

上一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家具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红色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现状研究——以X幼儿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