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德阳,618500;
摘要:构建高职院校《体适能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与职业实际脱节、学生参与度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通过文献调研法、深度访谈法和教学实验法,设计"理论学习+实践训练+效果监测"三位一体的融合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资源建设、课堂互动式教学实施、课后跟踪评估反馈等措施,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和评价机制完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持续锻炼意识,显著改善了传统教学不足,在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表现突出。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适能基础;融合教学;教学创新;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杰,崔宏超.基于职业体能特点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体育科学进展,2023,11(2):303-307.
[2]王宝玉.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线上+线下"融合式金课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进展,2024,14(12):129-133.
[3]胡健华.新医科理念下健康体适能融入护理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学,2025,14(7):1200-1204.
[4]罗洁,李琨,刘婷,等.基于慕课课程的健康评估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护理学报,2020,35(1):9-12.
[5]刁学慧,魏汝领.高校体育类"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构建路径探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7(3):80-86.
[6]王蓬.后疫情时代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2(7):51-54.
[7]杨琪,滕金凤,梁金娥,等.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融入职业体能的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116-117.
[8]舒晓杨,王连喜.数字化时代高职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6):65-69.
[9]朱岩,庄巍.小群体教学法融入高校健美操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J].体能科学,2025,10(1):78-82.
[10]朱敏.基于数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2):45-48.
[11]于素梅.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9,26(5):15-19.
[12]李洁,麦影.高职院校学生增值评价的循证范式与建构策略[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18(1):16-20.
[13]谭赟,王绘,张国庆.混合式学习在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中的实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4):103-107.doi:10.13718/j.cnki.xsxb.2020.0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