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11.01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性别差异与娱乐化倾向: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

代渝渝1 丁桂楠1 文显平1 季铭婧2 刘良君3

1 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54;

2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3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1331;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环节,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发现,大学生思政课知识储备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显著的性别成绩差异;同时,学生课余时间过度娱乐化,思政课教学创新性方面亟待加强。基于此,研究提出应充分运用“数智化”技术推动思政课堂改革创新,促进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协同发展,并依托网络媒体平台实施分众化、精准化思政教育,从而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性别差异;娱乐化倾向;网络思政教育;数智化

参考文献

[1]邹阿龙,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和对策——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24.44(1):2.

[2]王海龙,陈建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J].人民论坛,2015(36):167-169.

[3]李浩,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育人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27):17-19.

[4]武星亮,备课·讲课·思课——关于思政课教师教学及其功力修炼的一些感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4(10):106-114.

[5]田钰佳,新媒体语境下青少年的信息接收特点[J].青年记者,2020(17):31-32.

[6]陆真,沈书君,科学素养培养中男女生表现差异性的分析——基于PISA科学素养测评的研究与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3):20-25+60.

[7]史耀芳,国外有关男女学生学习差异研究述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4(1):43-44+40.

[8]袁思渝,青少年群体使用短视频的隐忧和引导[J].新闻传播,2022(19):116-118.

[9]艾楚君,孙淑雅,马钰莹,短视频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基10305名青年大学生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3(11):90-96+30.

[10]徐语阳,短视频“茧化传播”对大学生高阶思维养成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大学,2023(S2):88-90.

[11]王滨,于海滨,杨爽,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12):841-844.

[12]欧阳祥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影响[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2):46-48.

[13]蔡太芝.社交媒体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14]曹文泽.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7-02-13(7).

上一篇:AI技术赋能技工院校广告设计教学研究

下一篇: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