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基层“微腐败”问题进入公众视野,表现出行为小、数量多、形式多样、主体多元、态度暧昧、消极应对等特征,究其原因是公权力滥用。可见,高校也不是“世外桃源”,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这与其制度约束力、监督执纪和个人理想信念等相关。本文在理清其生成逻辑的基础上,从念好“惩”字诀形成威慑常在、念好“督”字诀实现全面覆盖和念好“防”字诀实现标本兼治等三个路径入手,以期在探究治理策略方面能有所启示。
关键词:微腐败;生成逻辑;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
[1]于雅洁,陈文权.治理“微腐败”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有效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9).
[2]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3]周建波.领导干部“一言堂”或导致违法违纪 后悔一辈子.解放军报[N],2015年6月5日.
[4]吴长菲,陈烨伟,汪斌.高校“微腐败”的表现形态、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42).
[5]史华楠.高校“微腐败”形态及其治理探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新华社,2017年10月27日.
[7]新华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0L].[2016-11-02].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02/c_1119838242.htm?jid=1.
[8]陈云.陈云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