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401120;
摘要:[研究目的] 国家安全视阈下,深度伪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正突破传统信息防伪体系的防御阈值,催生出系统性社会安全风险。深入剖析深度伪造技术引发的社会安全风险生成机理、具体表现及应对策略,可为维护国家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比较研究、跨学科分析等方法,围绕社会安全的概念内涵、深度伪造风险传导逻辑、多维风险表达及综合治理路径开展研究。[研究结果 / 结论] 社会安全是涵盖社会秩序稳定、公共信任存续、制度权威有效运行等要素的安全范畴,深度伪造生成社会安全风险遵循 “技术滥用 — 信任崩塌 — 秩序失序” 的三阶逻辑。其风险具体表现为消解公共信任根基、扰乱社会秩序稳定、侵蚀制度权威合法性。对此,构建技术防御体系、法律规制框架、公众认知教育、国际协同治理四维应对体系,可系统性化解深度伪造时代的社会安全风险。
关键词:深度伪造技术;社会安全;国家安全;技术治理;数字信任
参考文献
[1]李柯.深度伪造对国家信息安全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5,(05):67-75.
[2]李媛媛.深度伪造应用实践、应用风险及规制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4,(03):121-123.
[3]郭恩泽.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深度伪造危害国家安全的应对路径[C]//《法治实务》集刊2023年第3卷——国家安全工作研究文集.广西警察学院反恐怖与反邪教研究中心;,2023:29-35.DOI:10.26914/c.cnkihy.2023.056778.
[4]邹卫中,张力耘.深度伪造安全风险的社会特性与多元化部门协作治理[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3):32-42+125-126.DOI:10.16387/j.cnki.42-1867/c.2023.03.003.
[5]赵建强,张辉极,杜新胜,等.人工智能安全的隐忧:深度伪造技术的挑战与应对[J].中国安防,2021,(06):40-47.
[6]Chesney R , Citron D .Deepfakes and the New Disinformation War[J].Foreign affairs, 2019, 98(1):147-155.
[7]McGLYNN C ,TOPARLAK T R .The ‘new voyeurism’: criminalizing the creation of ‘deepfake porn’[J].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2025,52(2):204-228.
[8]雒辛芃,闵浩楠.社会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事理图谱构建与预测应用研究[J].新闻传播,2025,(05):28-30.
[9]黄大慧.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24:184.
[10]李文良.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框架构建研究[J].国际安全研究,2022,40(5):3-2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