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导刊
  • ISSN:3079-9007(Print) 3080-148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486.25.03.008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困境及其协同治理研究——贵州省贞丰县板光村为例
毛贵珍

扬州大学,江苏省扬州市,2250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为民族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以板光布依古寨为代表的民族村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却存在保护意识缺乏、保护主体错位、资金来源单一以及村落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益难以平衡等问题。针对这些困境,本研究提出了通过协同治理来实现有效保护的策略。具体包括:加强宣传教育以提升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构建各方协同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挖掘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培养专业人才。通过这些措施,旨在促进板光村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民族村落;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吴思颖.乡村振兴视角下民族村落文化多态传承研究——基于川南散杂居地区民族村落的实地调查[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4):43-48.

[2]覃琮.从“非遗类型”到“研究视角”:对“文化空间”理论的梳理与再认识[J].文化遗产,2018,(05):25-33.

[3]张诚.权力、资本与生活:乡村公共空间生产的三重逻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01):153-163.

[4]SUNTIKUL W,JACHNA T.Contestation and negotiation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Luang Prabang,Laos[J].Tourism Management,2013,38(2):57-68.

[5]皮凌斐,孙菲.评《农业文化遗产与乡土中国》[J].经济地理,2023,43(02):240.

上一篇:高速公路投资经济效应评估:多维度指标与空间计量分析

下一篇:边境贸易走廊的智能化升级——时空数据挖掘驱动的滇缅跨境农产品供应链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