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6.06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论青年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力的生成逻辑

马震越 周林波

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专业成长力是青年社会工作者专业发展的势头,是持续提升专业效能的能力。它潜藏于青年社会工作者的身心之内,显现于青年社会工作者的后续专业实践之中,成功于对实践情境的积极适应和灵活驾驭。作为一种潜在成长和隐性发展,专业成长力是一种“内力”,其发展的思维和主题词是“生成”,是将青年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的内在力量引导出来并加以整合与强化的过程。青年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力的生成,动力来自其自我更新和专业生长的本能需要,养分是专业实践情境,目标是“专业惯习”的形成。青年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力的生成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在关联性的生成思路下,坚持情境性生成和渐进式塑造,注重专业自我与外在环境、专项修炼与综合提升的协调发展,在方法上社会工作者应强化自身专业人格精神的修炼、发展反省的实务技能、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整合发展优势和资源以及增强文化敏感性等。

关键词:青年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力;专业惯习;实践图式;反省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拉塞尔,著.成长力:企业持续赢利的10大策略[M].陈宇峰,译.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350.

[2]黎志成,刁兆峰.论企业成长力及其形成机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05):86-88.

[3]王东强,田书芹.高绩效人才的“成长力”及其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08):9-10.

[4]龙宝新.论教师专业成长力[J].基础教育,2013,(03):65.

[5]陈洪义,陈燕.教师专业成长力的内涵、模型与自我效能管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0):7-10.

[6]蒋新成.“一核·双链·三模”:提升青年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力[J].新课程评论,2023,(11):35-40.

[7]马震越,陈纬,何健.社会工作者专业成长力的内涵、生成过程及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205.

[8][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9.

[9]D.A.Schon.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83:50.

[10][日]佐藤学,著.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00.

[11]单玉.“服务学习”(SL)与负责任公民的培养——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中“服务学习”方法的运用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150-153.

[12]Thompson.Understanding Social Work:Preparing for Practice[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9:6.

[13]Thompson.Understanding Social Work:Preparing for Practice[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9:253.

[14]谢敏.社会工作督导者与被督导者契合研究——基于广东省社会工作实践的质性研究[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03):49.

[15]NASW.Standers for Cultural Competence in Cocial Work Practice[EB/OL]. (2001-06-23)[2025-03-06].http//www.socialworkers.org/practice/standards/NASWCuhuralStandards.

上一篇:红色文艺作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外美术史中“自然”主题的哲学表达与视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