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与艺术
  • ISSN:3079-9031(Print) 3080-1516 (Online)
  • DOI:10.64216/3080-1516.25.03.021
  • 出版频率:月刊
  • 语言:中文
  • 收录数据库:ISSN:https://portal.issn.org/ 中国知网:https://scholar.cnki.net/journal/search

互联网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与实践路径
朱晓媛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南昌市,330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群体占比的逐年增长,互联网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生产生活和娱乐休闲的主要空间平台,所以互联网视域下推进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网络时代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领域的领导权,完善相关法律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民族工作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人民日报》2022年3月6日,第1版。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人民日报》2019年10月24日,第1版。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4]马费成:《数字时代不能没有“中国记忆”》,《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年第2期。

[5]林晓滔,张沙沙.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4):15-29.

[6]平维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价值[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10):26-27.

[7]高占胜.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建设[J].中国民族,2024,(03):39-41.

[8]王军.短视频传播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7(01):107-117.

[9]付洪,蔡琛.以数字叙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24,(06):5-15.

[10]王冬丽.新媒体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思考[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01):52-58.

[11]谢杨钰淇,蔡毅强.增量与拓新: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01):32-42.

[12]张劲松,陆豪.“互联网+民族团结”的实践现状和路径优化——兼谈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08):18-27+181-182.

[13]刘佳,张立辉.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现实挑战及实践进路[J].民族学刊,2023,14(12):1-9+139.

[14]毛嘉琪,张新.媒介仪式:数字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的载体和场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10):21-29.

[15]李巨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媒体精准传播[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04):38-44+182.

[16]王秀芳.人工智能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能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3,(01):161-180.

[17]刘衍峰,范铠琳.新媒体场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挑战与策略[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03):63-69.

[18]于文敬.智媒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与提升路径[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03):32-38.

上一篇: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新疆棉事件中的西方媒体的单一叙事

下一篇:采茶戏传统剧目挖掘整理与活态传承